要選擇合適的網球拍,至少都對網球拍的發展歷史略知一二。回顧網球拍的歷史,最早期的球拍都是木製的。直到六十年代後期,鋼製的球拍因為頂尖球手吉米-康諾斯 (Jimmy Conners) 的應用而普及。網球拍在1975年進展到以鋁製 (aluminum)的網球拍,由於鋁的物質比鋼更輕,因而能製造出較大球拍面積 (oversized) 的網球拍,球員能夠製造更多旋轉,因而也令打法有更多變化。而由1980年,網球拍再改良以石墨 (graphite) 製造,即是碳製球拍,碳的物質比鋁更輕及更為堅固,球員因而能夠利用球拍的堅固性更用力擊球,加快了比賽對打的球速。而現今的球拍大多由石墨結合金屬物質如鈦 (Titanium) 及鎢 (Tungsten) 製成的。因此,網球拍的發展一直影響著球員的打法模式及比賽的節奏。
以下為大家介紹球拍的種類及選擇合適球拍的重要元素,希望大家對選擇網球拍有個基本概念及方向。
球拍的種類
1. 力量及提升比賽表現的球拍
這類型的球拍主要令球員能夠借助球拍的力量去擊球。球拍的特徵主要都是較大 (oversize) 或極大 (super-oversize) 球拍面積 (107-135平方英寸),重量較輕 (8-9.5 安士),球拍的頭部較重,甜點 (sweep spot) 較大,球拍產生的力量較大。球拍主要為那些揮拍動作較短的球員而設計。
2. 中期過渡的球拍
這類型的球拍主要令球員適應由力量過渡至控制的變化。球拍的特徵主要都是中等 (mid-plus) 球拍面積 (95-102平方英寸),重量較力量的球拍為重 (9.5-11 安士),球拍兩端的重量平均或頭部較輕,球拍產生的力量由低至中及中至高不等。球拍主要為那些希望增加操控性 (maneuverability) 及控制的球員的而設計。
3. 控制及球員採用的球拍
這類型的球拍主要為職業及中高水平的球員所選用。球拍的特徵主要較細的球拍面積 (85-98平方英寸),重量為三類之中最重 (11.5-13+ 安士)。球拍厚度較薄及頭部較輕,球拍產生的力量較低,因而保留著球拍的操控性。球拍主要為那些能夠自行發力擊球及追求更多控制的球員而設計。
選擇合適球拍的六大要素
1.
球拍面積 (head size)
球拍的力量與球拍的面積成正比,即「拍頭」越大,球拍就能給予更多力量。大「拍頭」的球拍有較大的擊球範圍 (hitting area) 及甜點 (sweet spot),能夠承受球員在擊球準確度上的誤差。簡單來說,擊球時就算擊球點略為偏離甜點,亦不至出界及落網。
2. 長度
球拍的標準長度為27吋,個別比賽亦接受長度在27-29吋的球拍。較長的球拍能夠令球員擊球時伸延的距離更遠,增加的槓桿作用能加強發球及抽擊的力量。
3. 球拍重量及平衡
球拍的重量及平衡影響著球員經常提到「手感」。較重的球拍通常較穩定,能夠承受較強勁的擊球,相對傳遞給手臂的震盪較少,但球員需要自行發力擊球。而較輕的球拍相對操控性較強,揮拍速度亦較快,但「包球」的感覺不夠。因此,較重的球拍通常都是頭部較輕,利於球員自行發力及控制。較輕的球拍通常頭部較重,以借助球拍的力量及增加球員的操控。
4.
球拍框堅固度 (Frame stiffness)
球拍框的堅固度影響著球員的舒適感。較硬的球拍擊球時彎曲較少,吸收撞擊的能力較低,所以手腕、手肘及肩膀承受的震盪較大,舒適感相對較低。相反,較有彈性的球拍擊球時彎曲較多,吸收撞擊的能力較高,舒適感較高,對於手臂及肩膀有傷患的球員較為合適。
5.
網線格式 (String pattern)
網線的密度格式影響著球拍的手感及整體的表現。密度較疏的網線格式能夠吸收較多撞擊力,提供較好的回彈能力。由於線與線之間距離較寬闊,網球留在網線的時間較長,有利製造旋轉。但由於網線移動幅度較大,相對磨損的速度亦較大,增加斷線的機會及減低網線的耐用度。相反,網線格式較緊密的球拍其吸收撞擊力及回彈的能力較低,較適合強調控制但較少運用旋轉的球員。
6.
握手柄 (Grip)
由於球拍越出越輕巧,生產商希望在增加舒適感的同時不影響重量,所以現時的吸震功能都會加入球拍的握手柄。
希望大家了解選擇球拍的類型及合適球拍要注意的元素後,能夠找到一支合適自己的網球拍,令大家球技更上一層樓。
資料參考:
www.Tenniswarehouse.com
文章載於香港運動版圖Sportsoho 2014年6月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