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網球經過30年的發展,最大的改變應該在於球拍的技術。球拍由不同的物料所製造,令到拍框較闊及堅固,而球拍因而擁有更大的甜點 (Sweet spot)。這樣導致網球比賽產生巨大的影響,如出現更多的底線相持的局面,更廣泛應用上旋球。而較大的甜點亦容許球員在擊球時出現誤差,球拍的堅固亦令到球員能夠打出更強勁的抽擊。由於以上各種的原因,引致現今網球的正手及反手動作隨之改變不少。這次主要針對單手反手 (One-handed Backhand) 作分析。
單手反手與網球肘
單手反手所牽涉的力量與正手相似,但當中仍有明顯的分別。如伸腕肌群 (Wrist extensors) 的力量及肌耐力是對於能夠重覆做出穩定單手反手的重要因素。根據研究指出手腕的轉動會導致伸腕肌群快速伸展及收縮,所以曾經有網球肘的球員在運用單手反手時需要特別小心,除了要集中強化肌肉外,亦要多運用身體的協調發力,避免過度使用伸腕肌群而受傷。
單手反手 vs 雙手反手
單手反手的主導肩膀會在身體前方,而雙手反手兩側肩膀都會運用。相對雙手反手而言,單手反手較少身體的轉動。不過單手反手需要協調的身體部分則會較雙手反手多,如肩膀及前臂在擊球前後的轉動。而前腳的平衡及發力對於單手反手亦會較雙手反手重要。雖然單手反手與雙手反手各有不同及優勢,但兩者所產生的揮拍速度差別不大。
單手反手與雙邊訓練
背部上方及肩膀後方的力量及柔軟度對於單手反手的發揮是非常重要,加上單手反手只集中運用身體其中一側的肌肉,所以雙邊訓練 (Bilateral training) 對於單手反手的肌肉平衡、減低受傷及提升表現尤為重要。如球員以右手握拍,單手反手會集中在身體右邊的肌肉,雙邊訓練的內容則需要多集中在身體左邊的肌肉,以提升動作的穩定性及身體兩側肌肉的平衡。
單手反手的動作
1. 拉拍 (Backswing)
在單手反手拉拍的時候,腓腸肌
(Gastrocnemius) (A)、比目魚肌 (Soleus) (B)、四頭肌 (Quadriceps) (C)、臀部肌群 (Gluteals) (D) 及髖旋轉肌群 (Hip rotators) 透過離心收縮去儲存雙腳的力量及開始髖部旋轉動作。同側的腹內斜肌及對側的腹外斜肌產生向心收縮,與此同時同側的腹外斜肌及對側腹內斜肌產生離心收縮,加上前三角肌 (Anterior deltoid)、胸大肌 (Pectoralis major) 及豎棘肌 (Erector spinae) 令身體轉動。然後,前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
(Supraspinatus) 及伸腕肌群產生向心收縮使肩膀及上臂轉動,同時配合後三角肌 (Posterior
deltoid) (E)、棘下肌 (Infraspinatus) (F)、小圓肌 (Teres minor) (G)、斜方肌 (Trapezius) (H)、菱形肌群 (Rhomboids) (I) 及前鋸肌 (Serratus anterior) (J) 產生離心收縮以穩定動作,令身體及手臂處於穩定拉拍的狀態以準備向前揮拍。
2. 向前揮拍 (Forward swing)
在向前揮拍的時候,腓腸肌、比目魚肌、四頭肌、臀部肌群及髖旋轉肌群透過向心及離心收縮帶動下半身及髖部的向前轉動。而腹斜肌 (Obliques)、背部伸展肌群及豎棘肌透過向心及離心收縮使身體轉向來球方向,以準備向前揮拍擊球。在球拍加速階段,棘下肌、小圓肌、後三角肌及斜方肌透過向心收縮令上臂向前移動,球拍隨手臂向前並在身體前方擊球。
3. 收拍 (Follow-through)
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胸大肌、二頭肌 (Biceps) 及屈腕肌群會透過向心收縮令上臂在身體前方減速收拍。球拍會在身前及肩膀上完成收拍動作,拍頭在完成收拍時會指向上。
資料參考
文章載於香港運動版圖Sportsoho 2016年6月號89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