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網球的打法風格

當大家收看近期 ATP 年終賽及阿布扎比錦標賽時看到職業球手如 祖高域  (Djokovic) 及拿度 (Nadal) 及費拿 (Ferrer) 精湛的球技,會否想去模仿他們的技術及動作? 但是當落場比賽去嘗試的時候,卻發現有點力不從心,總是發揮不到應有的表現。 每位參與比賽的球員,除了要有一定的技術及戰術水平,亦需要去了解及發展適合自己類型的打法風格,才能發揮出其打法的特色及強項。等我為大家介紹不同的打法風格,看看你自己屬於那種類型﹖ 底線進取型 (Aggressive Baseliner)  由於球拍及球線的改進令到球速及旋轉增加,令到體能及力量較強的球員在底線能取得優勢,因此現今各地球員打法較多屬於這類。底線進取型的球員通常透過強勁的底線抽擊製造機會,並在對手回球較弱時,打出致勝球 (winner) 取分,並且利用其特點主導比賽。球員通常擅長以正手 (Forehand) 抽擊或反手 (backhand) 抽擊進攻,更出色的球員更加能「正反手開弓」,且其強勁的發球亦是進攻及輔助底線抽擊的武器。 雖然一個出色的底線進取型球員能夠利用球速及力量壓倒 (overpower) 很多對手,但是要避免因過度進攻而導致的無壓力犯錯。男子球員如迪普圖 (Del Potro) 及祖高域 (Djokovic) ,女子球員如舒拉寶娃 (Sharapova) 及李娜 (Li Na) 都屬這類球員。 底線防守型 (Defensive Baseliner) 在現今的球壇裏,像以往張德培較偏重於純防守的打法已經近乎絕跡,轉而發展為穩守突擊的打法。底線防守型的球員主要透過穩定的回球,先減低自己的失誤,從而靜待對手的錯誤及反擊的機會。球員通常體能較佳,較有耐力,而且其專注力及心態的穩定性令到他們具備穩健的打法。出色的底線防守型球員擁有較佳的速度及敏捷度,及將對手所有進攻都化解的決心,所以能夠利用少失誤的特點為對手製造無形的壓力,又能在適當的時候打出致勝的反擊。  在業餘比賽中,如對手未能打出刁鑽及強勁的球,底線防守型會佔有較大的優勢。男子球員如費拿 (Ferrer) 及拿度 (Nadal) ,女子球員如禾絲妮雅琪 (Wozniacki)   都屬這類球員。 發球上網型 (Serve-an

步法訓練的重要性 (tennis)

什麼因素令網球的移動步法與其他運動不同? - 網球的每一分持續的時間少於10秒,分數與分數之間的恢復時間大概20-25秒,每兩局 (game)又會有90秒的休息時間 - 每一分平均有4次轉向移動,來回球較多的分數中會多達15次轉向移動,每場比賽會多達1000次轉向移動 - 職業球賽中,70%的移動是左右橫向移動 (lateral direction),少於8%向後移動,所以移動訓練的分佈比例可以集中60-80% 左右橫向移動,10-30%向前移動,大概10%放於向後移動 - 分腿墊步 (Split step) 雙腳微微騰空後同時著地,但研究指出球員會以移動方向相反的腳先著地。例如右手握拍的球員在打正手的時候,他/她會以左腳著地支撐身體,之後右髖 (hip)會轉向右邊準備追球。 參考 Kovacs, M., (2009).  Movement for Tennis: The Importance of Lateral Training .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 31 (4), 77-85. The importance of lateral training for tennis http://www.itpa-tennis.org/1/post/2014/05/the-importance-of-lateral-training-for-tennis.html Youtube "Forward Transfer Step"- High Performance Teaching Series by IMG Academy Bollettieri Tennis "First Step Reaction"- High Performance Teaching Series by IMG Academy Bollettieri Tennis "Smooth, Fluid, Effortless Movement"- IMG Academy Bollettieri Tennis "Built-in Recoveries"- High Performance Teac

Wilson Spin Effect Technology

           Wilson 近年發展出Spin effect Technology, 令到球員能夠打出較多旋轉及控球能力更佳,從影片可以看到wilson做了很多研究及邀請不同球員試用以令到spin effect技術更為穩定才將技術應用到不同的球拍系列,如Pro staff 95s, Blade 98s, Stream 99s, juice100s, six-one 95s。Wilson團隊希望在不影響球員揮拍慣性動作情況下為球員提升旋轉的效果,所以spin effect技術透過減少球線的密度(String pattern)以提升球線接觸網球後的回彈幅度,如16 x 15的string pattern 會比傳統18 x 20 的回彈速度快69%,因而能夠製造多200 Rpm 的旋轉,令到球員在相同的揮拍動作下能夠擊出更多旋轉。 Spin effect技術主要好處有兩點: 1. 過網的高度會較普通string pattern高2吋 (2 inches) - 可以接受較大過網高度的誤差 (more margin of error over the net) 2. 擊出的球的第一落點會較普通string pattern短12吋 (12吋) - 由於落點較短,因而可以打得更用力而不出界,打出較為刁鑽的角度 後面有職業球員如Federer、Serena William及一些young player的Feedback。有興趣可以睇到最尾!!

<奪標> 超級網球巨星集

多謝暉暉daddy借我這本有收藏價值的雜誌,認識不少以往不少世界級的網球員及在90年代網球的球壇發展。 奪標特刊封面 蘭度 (Ivan Lendl)   梅利 (Andy Murray)的教練蘭度 (Ivan Lendl) 當年的照片,雜誌形容他是 "work hard to achieve success" ,他的成功靠後天的努力,瘦削的骨架及熾熱的眼睛襯托出他對勝利的渴望及決心。 蘭度 碧加 (Boris Becker) 祖高域(Novak Djokovic) 的教練碧加(Boris Becker) 當年的照片,雜誌形容是 " the booming server" ,以17歲的年紀在85年初登上溫布頓男單賽座,成為這項賽事最年輕,首位非種籽冠軍及西德球手歷來的第一人。 布斯華 (Boris Breskvar) 教練形容門生碧加的洞察力是超乎常人。 碧加利用愈長愈壯的手臂輔助,發出雷霆萬鈞的發球。在球場經常能保持冷靜及容忍。 碧加 艾保 (Stefan Edberg)  費達拿 (Roger Federer) 的教練艾保 (Stefan Edberg) 當年的照片,雜誌形容是 "with the best backhand volley" ,6呎2吋的高大身材,英俊的外貌配合精湛的球技,面對勝利及失敗的反應都是傳統瑞典式低調。 他的強項在於發球上網及單手反手擊球。反手截擊 (backhand volley) 的刁鑽及深度讓人讚歎不絕。 **我都明白為什麼費達拿會邀請艾保作為他的教練,他們的打法真的很相似。 艾保 阿加斯 (Andre Agassi) 現在已經前剃光頭的阿加斯 (Andre Agassi) 年輕時原來流著長長的棕金色秀髮,雜誌形容是  "the clown prince" ,喜歡穿石磨藍牛仔短褲及寬身T-shirt,露出毛茸茸的胸部,深受女性觀察歡迎。 比賽時對裁判及對手的態度輕率又恭敬,擁有凌厲的正手及良好

Tennis 10s 青少年網球的創新

每次到球場教波的時候,總會發現小朋友對網球充滿好奇,並會走入網球場大叫「波‥波‥波‥」,並把網球把玩一番,非常高興。家長們通常安排孩子參加網球興趣班以親身感受網球的樂趣。 我相信有接觸過網球的人都會知道箇中的難度,想請問各位如果青少年或你的小朋友會否因網球的難度而影響他們的興趣及進度呢? 有見及此,國際網球協會於 2012 年正式在全球推行 Tennis 10s 青少年網球發展計劃,切合青少年每個成長階段學習網球的需要及程度,讓青少年維持對網球的興趣及循序漸進的發展。 Tennis 10s 的概念 學過網球的你都會知道球拍及網球的重量,單是操控球拍已經很困難,何況要在網球場走動及對打。以往青少年學打網球都會用成人的球拍、網球在球場跑動,難度就像成人在足球場打網球般困難,進度緩慢,很多青少年撐不到對打比賽的階段而放棄。因此,國際網球協會推行 Tennis 10s ,將青少年網球分成四個學習的階段,以不同重量及顏色的網球、不同長度的球拍及不同場地尺寸,使他們更有效率學習及比賽。 香港青少年網球的發展 以往香港青少年網球推廣主要靠小型網球作先鋒,小型網球於 1984 年經由香港網總發展委員會由英格蘭的草地網球總會 (LTA) 引入香港。真正開始普及是從 1992 年張德培網球明日之星計劃,由於張德培是美籍華裔網球手,又於 1989 年以 17 歲之齡贏得法國網球公開賽,所以由他發起的青少年發展計劃就迅速發展 ( 小弟當時亦有幸參與其中,一睹張德培的真人及拍照,相信如果當年對網球有接觸都會知道張德培來港是一大盛事 ) 。 以往,由小型網球跳至成人網球的難度令到青少年難以應付,所以中途退出網球轉玩其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因此,香港網球總會亦於 2012 年開始全面推行 Tennis 10s 計劃,為網球發展提供了新元素。 Tennis 10s 的 4 個階段 紅色網球 (Stage 3- Red) 紅色網球階段是為 5-8 歲的學員而設,一般都是網球的初哥。網球以紅色為主,球的回彈最低 (90-105 厘米 ) ,速度比一個正常黃色網球的慢 75% 。球拍長度為 19-23 吋,球場大小為 11-12 米 x 5-6 米

錦織圭(Kei Nishikori) 進入美網決賽

錦織圭(Kei Nishikori)在四強裏淘汰世界第一的祖高域 (Djokovic),有幾個重點我看完這篇報導想記下的重要。 1. 錦織圭找來著名的美國華裔名宿張德培作為教練,兩位都是擅長於底線防守及反擊的球員,張德培在美網及法網的決賽經驗及心得,對於作為底線防守反擊型的錦織圭最適合不過。 2. 張德培對錦織圭的比賽計劃,減少在準備美網之前的ATP比賽,以全力準備迎戰美網,務求保持錦織圭的健康,減低傷患的機會。 3. 張德培了解錦織圭在訓練上是非常勤力,而他的體能是他致勝的關鍵,所以在他準戰期間加強他的耐力訓練及保持健康,利用時間建立體能及致勝的基礎。 Michael Chang, " It’s going to take time. The physical part, it’s part of working on his conditiong. These things don’t happen overnight. But he’s improved and last night’s match is evidence of that.” 這幾個重點值得記下,因為中間提到針對底線防守反擊型球員的方針。 http://2014.usopen.org/en_US/news/articles/2014-09-06/in_uncharted_territory.html

青少年及兒童網球比賽一覽表

比賽一覽表2014(5月至12月) 5月份 (May) 1. Junior Tennis Novice Competition (Comp 1) 青少年網球新秀賽 (賽站一) 日期 Date: 3,4,10,11,18 May 地點 Venue: 青衣公園 (Tsing Yi Park) 年齡 Age:  Boys & Girls under 10, 9 & 8 截止日期 Deadline: 8 Apr  2. Hong Kong Junior Tennis Series (Comp 1) 全港青少年網球巡迴賽 (賽站一) 日期 Date: 17 May- 5 Jun  地點 Venue: 香港網球中心/ 柴灣公園 (Hong Kong Tennis centre/ Chai Wan Park) 年齡 Age: Boys & Girls under 18, 16, 14 & 12 截止日期 Deadline: 22 Apr 6月份 (June) 1. Community Junior Tennis Competition (Comp 1) 社區少年網球賽 (賽站一) 日期 Date: 7, 14, 15 Jun 地點 Venue: 香港網球中心/ 柴灣公園/ 石硤尾公園                     (Hong Kong Tennis Centre/ Chai Wan Park/ Shep Kip Mei Park) 年齡 Age:  Boys & Girls under 12 截止日期 Deadline: 16 May 2. Junior Tennis Novice Competition (Comp 2) 青少年網球新秀賽 (賽站二) 日期 Date: 21, 22,28, 29 Jun & 6 Jul 地點 Venue: 香港網球中心 Hong Kong Tennis Centre 年齡 Age:  Boys & Girls under 10, 9 & 8 截止日期 Deadline: 27 May 7月份 (Jul)  1. Community Junior Tennis Competition (Comp 2) 社區少年網球

要贏分,就要做好決定 (decision-making)

網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較難上手的運動之一。當新手掌握比賽所需的基礎技術如正手 (Forehand), 反手 (Backhand), 發球 (Serve) 及截擊 (Volley),來到比賽的重要時刻,面對著對面老練的球員,俗稱「老波骨」,明明覺得對面的技術不比自己優勝,但偏偏自己卻因經驗不足而輸掉比賽。 究竟當中原因何在呢?網球其實是分類為「開放式運動」(Open skill) 的類別,球員需要根據當時看到及面對的情況,並作出相應的決定及執行所需要的動作及戰術。例如,當你看到對打出一個大斜線 (Wide angle crosscourt) 到你的正手,並且將你拉出球場外,你決定利用正手上旋球 (Forehand topspin) 打出較高的斜線過渡球 (Neutral shot),目的是爭取較多時間回到有利位置。 決定的培養需要經過兩個階段﹕ 1. 意圖階段 (Intention) 球員在打每一球的時候,需要有很強烈的意圖,因為意識決定行動,打出的每一球才會有目標及方向。如當對手發球強勁的時候,我會選擇將球安全地回到對手中間較深的場區。 2. 區分階段 (Differentiation) 當球員的意圖能夠培養到每球都能自動的執行所需要的戰術及技術,這個球員會有較多選擇去贏分,所以此階段需要去了解如何區分選擇,高成功率 的戰術能幫助球員減少失誤及增加贏分機會。如當對手發球強勁的時候,球員可以選擇冒險打直線的致勝球或者打斜線的過渡球等待機會,但比較之下,減少失誤等待機會比冒險進攻成功率較高,所以會選擇打斜線的過渡球。     由於選擇多了,因此衍生出黎的決定失誤也會較多,決定失誤分為以下5類: 1. 猶豫不決 (Indecision) 球員在兩個或以上的選擇中猶豫不決,令到球員在執行技術及戰術上意識不夠堅定,表現含糊。如球員在決定打凌空抽擊 (Drive volley) 與等待彈起後打抽擊 (rising shot) 的決定上優柔寡斷。 2, 遲決定 (Late decision) 球員知道要做什麼但是太遲開始過程及動作。如球員在網前準備移向右邊打正手截擊 (Forehand volley),但是太遲開始決定令對手成功打出超身球 (passing shot),令球員好像因移動太慢而導致失誤。

雙打戰術- 澳洲式陣列 (Australian Formation)

在香港看業餘網球比賽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雙打隊伍主要用陣列有三種,第一類為雙底線陣列 (both-back) 即隊伍中兩名球員同時站在底線,第二類為雙上網陣列 (both-up) 即隊伍中兩名球員同時站在網前,而第三類就是前後陣列 (standard formation) 即兩名球員分別站在網前及底線的位置。還有兩類陣列其實也在雙打中經常出現,I-formation 及Australian Formation,I-Formation 已在上一篇幅已作介紹,這次主要希望各位認識更多關於澳洲式陣列的策略。  From Brandon Still blog  先決條件 1. 發球的穩定性高及落點準確 2. 對隊已經適應本隊伍的陣列,改變陣列希望尋求突破 3. 轉換不同陣列策略,令對隊無法調整打法 描述  1. 網前及底線的會同時在球場的deuce court (俗語是正手位) 或 ad court (俗語是反手位) 準備 2. 這樣會開放了直線球路讓對手回球 3. 發球後可由網前的球員搶網,或由底線的球員補回開放了的空位 戰術優勢 1. 一般雙打接發球慣性為斜線,這樣可以擾亂對手接球慣性,令對手產生無壓力犯錯 2. 可保護球員技術上的弱點 (如上圖, 假設發球的球員反手較弱,正手較好,站在網前的搭擋就能掩護他的反手,當對手回擊直線時,發球的球員就能以他較強的正手對打) Youtube教學- Australian Formation@ Fifthset International Doubles Strategy III - Australian Formation 戰術圖範例

雙打戰術- I- Formation

相信對雙打有一定的經驗的球員都會聽過甚麼是 I- Formation,但是當我在網頁上尋找關於I- Formation的資料時,發現資料大多比較散亂,所以我根據我所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出一些關於I-Formation的重點,希望能夠提升大家在雙打比賽時的表現。 Clive Brunskill / Getty Image s 先決條件 1. 發球的穩定性高及落點準確 2. 發球前需要與搭檔決定好發球的方向及位置 (例如﹕ Kick Serve to receiver backhand side) 3. 搭擋之間配合及走位純熟 描述 1. 站在球網前的球員會蹲低於網前中線位置作準備 2. 當搭擋發球後,球員可作左或右的移動及截擊,而發球的搭擋就爭取時間上網 3. 最後處於雙上網的位置,尋找機會打出致勝球 Ron Waite 2006 戰術優勢: 1. 迷惑及施加無形的壓力給對手 2. 改變及影響接球者回球習慣 3. 增加搭擋之間的合作 職業球員對I- Formation的意見 Bryan Brothers 1. 如果對手接球強勁, 斜線回球很強, 就很難做到i-formation 2. 我們身型較高大健碩,如果要蹲低之後再站起搶網, 其實會影響攻勢, 所以如果我們的發球較具發脅,就已經令我們有優勢。 Bryan Brothers breakdown the "I-formation" Youtube教學- I- Formation@ Fifthset International Doubles Strategy V - I-Formation 戰術圖範例 步驟1 步驟2 步驟3 步驟4 步驟5